1.一只股票能夠連續三年開始長期上漲,說明誰在幹什麽?
2.指數下跌,股價上漲,你敢買股票嗎?
3.一只股票從5.2元漲到42元,翻了8倍,是誰在幹什麼?
思考幾分鐘,然後再回答。
我們知道市場中一共有兩個角色,一個是散戶,一個是主力。明白這兩個之後:
1,一个散戶投资者資金少,動作不能整齊劃一,一只股票能夠長期上漲,一定不是散戶在拉升股價,那就是主力。所以跟隨趨勢買飆股。
1.一只股票能夠連續三年開始長期上漲,說明誰在幹什麽?
2.指數下跌,股價上漲,你敢買股票嗎?
3.一只股票從5.2元漲到42元,翻了8倍,是誰在幹什麼?
思考幾分鐘,然後再回答。
我們知道市場中一共有兩個角色,一個是散戶,一個是主力。明白這兩個之後:
1,一个散戶投资者資金少,動作不能整齊劃一,一只股票能夠長期上漲,一定不是散戶在拉升股價,那就是主力。所以跟隨趨勢買飆股。
一般投資人都想要知道大盤還會漲(跌)多久、會漲(跌)到哪裡,但這是做不到的。我們必須知道大盤正在上漲還是正在下跌,而不必急著去抓轉折點,最要緊的昰,等市場自行決定出頭部或底部後,要趕快採取行動。難就難在頭部和底部不是一眼就看出,我們只能隨著情勢逐步明朗而分批買進或賣出,甚至是乎買乎賣。
我主要以技術分析來判斷頭部或底部,最常用的指標包括K線型態、中長天期的均線以及成交量。我最基本的原則是,股價反彈離近期最低價愈遠,愈不容易再破底,底部型成的機會愈高;股價拉回離近期最高價愈遠,愈不容易再創新高,頭部形成的機會愈高。
在初部訊號出現 酌量加(減)碼
通常,在低價區出現的初步買進訊號,包括日K線出現長紅、長下引線或十字線,或日K線連續開低走高收小紅或連續出現下影線。此外,在急跌時日K線出現長黑,或跳空下,但隔天卻沒有什麼低價,常是多頭反撲力道增強的底部訊號。
雖然底部經常出現這樣的訊號,但這樣的訊號不一定只出現在底部,因此我們依據這樣的訊號來買進,只能酌量加碼,等後市進一步確認再加碼。
隨著指數逐一向上突破短期高點、更長期的高點,乃至於近期最高點或其他重大壓力區,如近期下降趨勢線或60日線,中線漲勢逐漸明朗,這時可以進一步加碼。
同樣的,在高價區出現的初步賣出訊號,包括日K線出現長黑、長上影線或十字線,或日K線連續開高走低收小黑或連續出現上影線。此外,在急漲時日K線出現長紅、長下影線或跳空而上,但隔天卻沒什麼高價,常是空頭反撲力道增強的頭部訊號。等股價跌破重大支撐區,如近期最低點、近期上升趨勢線或60日線,中線跌勢逐漸明朗,這時可以進一步減碼。
因為大盤在急跌後,反彈時通常不會一次就站上60日線,因此,自2008年5月20日大盤反轉以來,在日K線出現長紅時,如果想搶短買進,我們首要評估的是,當時指數的位置離60日線的反壓之間的距離要夠大,這表示指數仍具反彈空間,但最遲應在股價再創新低時認賠。
留意大盤不再破底的止跌訊號
當大盤於08年10月下旬跌破5千點後,我觀察的重點是,月線連接1990年的2485點和2001年的3411點的長期上升趨勢線會不會失守?當時該支撐約在4250點附近。雖然這條趨勢線的時間架構相當長,支撐很強勁,理應不會一下子跌破,但我不預設立場,準備見機行事。
結果,大盤延續一路創新低的慣性,直到同年10月28日,指數跌破了這一條長期趨勢線,最低來到4110點,但立即重新站上該線,收4399點,拉出一根長紅,這是搶短買點。隨後,大盤反彈了986點,比之前的反彈行情最多只上漲668點,還多出許多,多頭的力道正在增強,這令習慣做多的我深受鼓舞,就等大盤回檔後再拉出長紅,加碼買進。
我在11月7日大盤開低收平高、拉出長紅時加碼,當天收在4742點,我本以為大盤將形成N型底,不料大盤此後一路探底,甚至在11月21日盤中跌破前波低點4110點,我在指數破底先認賠殺出一些部位,等尾盤發現大盤將重新站上4110點,即將拉出長紅,我又追高補了回來。雖然事後證明,11月21日的3955點是波段的最低點,但這一天,虛驚一場的我,並沒有加碼。
附買回公債的利率是資金面的領先指標
我有時也會以基本分析來輔助判斷。在08年底到09年初的大盤打底期間,支持我逐漸翻多的原因,除了大盤守住自2495點以來的長期上升趨勢線外,還有資金面的因素。
通常我把暫時用不著的資金拿去購買附買回公債,等到要買股票時在解約,這也是很多投資人調度資金的方式。在08年12月12日之前,附買回公債的年利率還有1.03~1.08%,不料12月12日央行進一步降息,附買回公債的牌告利率在一夕之間戲劇化的跌到0.3~0.6%,隨後更下探到0.05%。
在股市準備放長假的農曆年前,我本想把用不著的資金拿去買附買回公債,多少賺點利息,但那時利率還是只有0.1%,有買等於沒買。我想,很多股票族可能和我一樣,正苦於資金沒有出路,我念頭一轉,既然資金如此氾濫,就等股市露出曙光,大家又將蜂擁而上。
值得一提是,如果我們等到09年5月26日看到媒體大幅報導,[M1B、M2黃金交叉,台股資金大潮來了],再興沖沖進場,當時指數已來到6683點。
漲勢時波段高點和低點不斷提高
但我真正大舉加碼的買點是在3月4日,當天指數收4541點,以中紅站上60日線,而且60日線正式止跌翻揚,宣告中線有一波漲勢。隔天,3月5日,指數一開盤就突破短期高點4607點,以及連接08年5月20日的9309點和同年8月15日的7376點的下降趨勢線,也是加碼的買點;等3月13日指數一舉突破更長期的高點4817點以及120日線,也是加碼點。
甚至等3月23日指數站上08年11月5日的近期最高點5095點,對於股票還沒有買滿的人,還是一個好買點,因為對照於之前指數從08年9月24日的6198點,幾乎直線下跌,如今站上5095點後,短期內上檔沒有大反壓,指數很可能急漲到6198點,或漲到當時位於6238點、正以每天15點的降幅下降的240日線。
接下來,大盤持續強勢,在創下短期新高後拉回幾天,很快再創新高,而且拉回時不破隻錢拉回短底,這是這一波漲勢的兩大慣性。
直到4月17日,指數最高來到6071點,收盤卻跌落240日線的5972點,收在5755點,拉出一根長黑,這時可以減碼。指數隨後下探至4月29日的5571點。
破除[量大非頭]的迷思
4月30日,指數一開盤就大漲349點,跳空站上240日線,收在5992點,這是另一個好買點。雖然當日指數受限於7%的最高漲幅限制,並未穿越近期新高6071點,但在大多數個股漲停叫進的情況下,再創新高一就可幾。順便一提的是,我在4月30日的加碼買點比4月17日的賣點墊高了成本,但這時我才確定指數還要上攻,這是我付出的保險費。
隨後大盤一路上漲,直到5月19日至6月2日,密集出現了2000億左右的大量,但接下來的量能卻急速萎縮,大盤出現了警訊。
多頭行情時,大量之後還有更大量,量價一波比一波高,然而總會出現一次大量之後不再有更大量,如果我門太迷信[量大非頭],很可能在量能無法進一步推升股價時被套牢。還記得大盤在07年7月26日曾出現3215億的巨量,當天最高來到9807點,以長黑做收,當時媒體大多解讀為[量大非頭],事後證明,當時是[量大回頭]。
當我全力做多時,我嚴防大盤成交量暴增太快,因為這表示籌碼已經凌亂,但問題是,多大的量才算是頭部量?根據我的觀察,大盤自01年的9月至08年底,總共出現的9次較明顯的漲勢中,有4次頭部量大約是之前的底部量的3.1~4.4倍,但這個比率也曾小到1.6倍,大到7.1倍,因為範圍太大,所以很難遵循。
我判斷頭部量的方式是讓市場自行決定,也就是用後續的量能來對比之前的大量。量能在6月2日創下2328億的波段大量後,隔天就冷卻至1567,隨後更每下愈況。更重要的訊息是,股價和量能同步,在6月2日創波段新高後,開始往下掉了,印證了多頭續攻乏力。
留意漲勢慣性不再的反轉訊號
隨後指數在6月4日跌到6716點後反彈,然而,反彈時很快再創新高的慣性不再了。6月8日,指數更以長黑摜破6716點,這是另一個明顯的減碼點。著6月9日,指數跌破7084點之前的短底6590點,這是自09年3月以來,在指數一路創新高後,拉回時首次跌破之前的短底,這一波漲勢的另一個慣性也被打破了。接下來,指數更跌破這一波自09年3月3日的4328點連接4月29日的5571點,所形成的上升趨勢線。
隨後反彈時,指數在6月12日最高來到6586點,站不上6590點,原本在6590點的之稱以變成了反壓。之後,指數最低來到6100點,守住了09年4月17日的高點6071點,短期內將在6100~6590點的股票箱波動,若能站上6590點則轉進到6590~7084點的股票箱,要突破7084點才可能有較大的行情。操作難度升高,已不宜大進大出。
代號 | 商品 | 產業地位 | 股本 |
1560 | 中砂 | 台灣從事砂輪生產製造廠商 | 14.1 |
3711 | 日月光控股 | 全球最大IC封測集團 | |
2330 | 台積電 | 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 | 2592.91 |
2338 | 光罩 | 台灣專業光罩廠商 | 26.27 |
2360 | 致茂 | 台灣知名檢測設備廠商 | 37.68 |
2388 | 威盛 | 全球第三大晶片組業者 | 49.33 |
2404 | 漢唐 | 台灣最大無塵室工程建造廠 | 23.82 |
2454 | 聯發科 | 全球手機晶片大廠 | 157.1 |
2464 | 盟立 | 台灣自動化設備廠 | 18.26 |
3010 | 華立 | 導光板等相關化學及材料通路商 | 23.14 |
3131 | 弘塑 | 自有品牌之半導體製程設備廠 | 2.47 |
3264 | 欣銓 | 以SOC與邏輯IC測試為主 | 46.65 |
3265 | 台星科 | 星封測廠新科金朋轉投資IC測試廠 | 13.63 |
3443 | 創意 | 台積電轉投資之設計IP廠 | 13.4 |
3532 | 台勝科 | 台灣最大之8吋矽晶圓製造商 | 77.57 |
3551 | 世禾 | 台灣第一家PVD設備洗淨及再生處理廠 | 5.75 |
3583 | 辛耘 | 台灣12吋再生晶圓之領導廠商之一 | 8.11 |
3587 | 閎康 | 台灣材料分析及可靠性驗證服務廠 | 4.63 |
3588 | 通嘉 | 台灣少數量產AC/DC的電源管理IC廠 | 4.52 |
3658 | 漢微科 | 台灣唯一半導體前段製程設備供應商 | 7.1 |
3680 | 家登 | 台灣半導體光罩及晶圓傳載供應商 | 6.25 |
5347 | 世界 | 台積電轉投資之晶圓代工協力廠 | 163.85 |
5434 | 崇越 | 日本信越晶圓產品在台代理商 | 15.48 |
5536 | 聖暉 | 無塵室工程為主,也跨足機電業務統包 | 4.61 |
6196 | 帆宣 | 半導體及面板廠製程設備代理商 | 16.51 |
6257 | 矽格 | 台灣最大RF測試廠之一 | 36.65 |
8070 | 長華 | 半導體封裝材料通路商 | 7.94 |
8091 | 翔名 | 半導體製程材料及儀器代理商 | 4.83 |
3374 | 精材 | 台積電旗下IC封裝廠 | 23.65 |
3413 | 京鼎 | 鴻海集團唯一半導體產業公司 | 6 |
在最近(2019.7)的牛市靠技術分析賺錢有點囂張的朋友推薦的書,看完來寫心得,先記錄在這。 繼續閱讀 多空轉折一手抓:蔡森12招投資年獲利50%的贏家祕技
Q1:什麼是除權、除息?
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除了有機會賺取差價,還可以長期持有,藉由盈餘分紅參與公司經營的成長。
盈餘分紅的方式主要分為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兩種。而公司把現金股利配給股東的時候,股價會將配給股東的股息價格扣掉,這就叫除息;至於除權,就是公司把股票股利配給股東時,股價將配發的股票股利價值扣掉。
一般公司宣布配股時,通常會說「現金股利二元」、「股票股利二.五元」。現金股利二元代表每一股配發二元現金,投資人若有一千股參加除息,就可以得到二千元現金股利;股票股利二.五元代表每張面額十元的股票配發二.五元的股票,也就是一千股配發二五○股,因此若投資人有一千股參加除權,就可以得到二五○股股票。
Q2:除權、除息的參考價怎麼算?
公司在除權、除息日當天,扣掉配發的現金或股票股利價值後的價格,就叫作除權、除息參考價。至於參考價是怎麼算的?簡單來說,除權是用「除法」:股價除以(一加配股率);除息是用「減法」:股價減股息。這裡的「股價」是指除權、除息日前一天的收盤價,經過以上的計算,便成為除權、除息日的開盤價。
為什麼要有參考價?為了使除息前(含現金股利)與除息後(不含現金股利)所買到的公司價值一致,也就是不論有無參與除息,買進該公司股票的內含權益應該是相同的。
所以,公司在除息日當天,會將股票價格依配發的現金股利,做同等金額的下降,這就是除息參考價。而除權參考價就是依配發的股票股利做同比率的下降。
除權、除息參考價計算公式:
a、除權參考價=除權前一天收盤價÷(一+配股率)。
例:A公司預定八月五日除權,股票股利二.五元,八月四日收盤價一百元。
八月五日開盤參考價=100÷[1+(2.5÷10)]=80(元)
b、除息參考價=除息前一天收盤價=配息金額。
例:B公司預定七月十日除息,配發現金股息二元,七月九日收盤價是一百元。
七月十日開盤參考價=100-2=98(元)
c、同一天既除權又除息。
除權、除息參考價=﹝除權除息前一日收盤價-現金股利﹞÷﹝1+(股票股利÷10)﹞
例如:C公司預定九月二日除權、除息,配發現金股息二元,股票股利二.五元。九月一日收盤價一百元。
九月二日開盤參考價=(100-2)÷[1+(2.5÷10)]=78.4(元)
實際上,除權、除息當天的參考價,有時不只受到權值或息值的影響,還包括現金增資、員工配股等因素。但增加了這麼多因素後,參考價就難以計算,這時可利用證交所等網站提供的試算表幫你算出。
Q3:配股率是什麼?現金殖利率是什麼?為何很重要?
配股率是指公司配發的股利占前一年度獲利的比率,這是包含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在內。公式為:
配股率=(股票股利+現金股利)÷每股稅後純益(EPS)
一般來說,股東當然希望配股率愈高愈好,表示公司很大方,將獲利分給股東。
不過,也不能只看到高配股率就買,還是要檢視這家公司實際獲利情況與獲利穩定度。
例如,某公司去年EPS是五元,「現金股利二元」的配股率就是二除以五等於○.四或四○%;「股票股利二.五元」的配股率是二.五除以五等於○.五或五○%。若這家公司同時配發二元現金股息與二.五元股票股利,配股率就是(二加二.五)除以五等於○.九或九○%。
至於現金殖利率可說是每年除權、除息行情最受重視的指標,它是將債券市場的概念借用到股市中,公式為:
現金殖利率 現金股利÷股價。
意思就是當你用目前的股價買進某檔股票,且參加除息時,這家公司配發的現金股息就相當於你領到的利息,而現金殖利率就相當於利率。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股利僅計算現金股利,不包含股票股利。
通常現金殖利率會與銀行的定存利率相比,若高於銀行定存利率,表示該檔個股的持有報酬率優於銀行定存。在新台幣定存利率長期低迷之際,高現金殖利率的股票近幾年來大受歡迎。
2進階須知:搞懂可扣抵稅率與二代健保
Q4:可扣抵稅率是什麼?與我有關嗎?
台灣實施「兩稅合一」制之後,為了讓稅賦制度公平,上市櫃公司將已繳納過營利事業所得稅後的盈餘分配給股東時,必須分配可扣抵稅額給股東,用來扣抵個人綜合所得稅;而預估股東稅額可扣抵的比率,就是可扣抵稅率。
由於產業不同,各家公司的可扣抵稅率與稅額也不同,可扣抵稅額愈高,代表可扣抵稅率愈高,對參加除息的投資人愈有節稅效果。至於「愈高」的標準為何?就要將可扣抵稅率與個人綜所稅率相比,可扣抵稅率若高於個人的綜所稅率,就有節稅效果,股東未來就可以退稅。
例如,A投資人買進台積電一百張,今年每股配息三元,可扣抵稅率是一五%。
除息時他可領到股息:100×1,000×3=300,000(元)
假設一:A投資人的個人綜所稅率是一二%,他就可以退稅九千元。
300,000×(15%-12%)=9,000(元)
假設二:A投資人的個人綜所稅率是二○%,他就要補稅一萬五千元。
300,000×(15%-20%)= -15,000(元)
Q5:加徵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參加除權、除息划不來?
由於今年起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正式上路,健保補充保費是以股利總額的二%來計算,股利總額是:
股利總額 股利淨額+可扣抵稅額
例如,某檔股票配發四元的現金股利,投資人持有一張,就可以領得配息四千元,但這四千元只是「股利淨額」,還要加上可扣抵稅額後,總額若超過五千元,再乘以二%補充保費費率,才會是投資人要繳納的補充保費。
此外,現金股利還會被納入綜所稅中,等於一頭牛被剝兩次皮,股民怨聲載道,也讓今年的除權、除息行情蒙上陰影。
但是否因此就不參加除息?或在除息前把股票賣掉、除息後再買回來?試算一下:
例:台積電今年配發現金股利三元,假設你持有二張參加除息,目前股價一百元,可扣抵稅率為五%。
a、直接賣出:每張要繳千分之一.四二五的手續費與千分之三的證交稅。
100,000(目前股價)×2×(0.1425%+0.3%) 885元
b、不參加除息,先賣再買。
先賣出:每張要繳千分之一.四二五的手續費與千分之三的證交稅。
100,000(目前股價)×2×( 0.1425%+0.3%)=885元
再買回:每張再繳一次手續費。
97,000(除息後價格)×2×0.1425%=276.45元
總成本=885+276.45=1161.45元
c、不賣:被課二%二代健保補充費。
3,000×2=6,000元(股利淨額)
3,000×2×5%=300元(可扣抵稅額)
(6,000+300)×2%=126元
註:以台積電今年配息三元計算,若你只有一張,由於未達單筆五千元門檻,就不用被課徵補充保費。
細算一下成本,就知道不論是直接賣出或先賣再買,其實都是划不來的。
因此,儘管補充保費制度不盡合理,但如果你是長線投資人,或想以領股息為主,「以不變應萬變」才是上策。
另外,台股中F開頭的公司由於屬海外公司,股東若參與除權、除息的股利所得屬於境外所得,不用繳納補充保費。
3參考錦囊:留意本業獲利、股息品質、填息狀況
每年都會有不少高配息或高殖利率的公司,公司宣布股利後,股價往往表現亮眼,甚至連漲好幾支停板,吸引投資人搶進。但這些股票真的就適合投資嗎?真正的好標的又要符合哪些標準呢?
最重要的是,股息來源要以本業獲利為主。有些公司前一年本業獲利不佳,卻靠著業外收益(如處分資產、所得稅沖回、匯兌收益等),讓帳面上每股稅後純益(EPS)與配息維持一定水準,甚至將資本公積也拿出來配息,營造「高獲利、高配息」的假象。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精英。去年原先公布配發現金股息○.三五元,卻又拿出「老本」資本公積,加發現金股息二.一二元,結果總和二.四七元,現金殖利率高達二七%,高居台股去年現金殖利率冠軍。
這類公司台股幾乎年年可見,用業外收益或資本公積灌水衝股息或現金殖利率,吸引不知就裡的投資人搶進。因此投資人在挑選高股息標的時,除了EPS高低,還要留意公司的獲利品質,最好都是本業獲利的「原汁雞湯」,且配息率要合理(六○%~八○%)。如果是靠業外收益或「吃老本」發資本公積的公司,還是避開為妙。
Q7:判斷要不要參加除權、除息行情的標準是什麼?
從前面的定義中可知,台股的除權、除息其實是一種「分割」的概念,除權、除息時股價會同額或同比下降,所以參與除權、除息,配股配息高不高不是最重要的,惟有完全填息,才是真正保了本又賺到利。
而股票能否填權填息,最主要的判斷標準,當然還是這家公司的營運能否持續成長,至少也得維持原來的獲利水準,這樣才比較容易填息。
其次,即使公司前景好,想要參加除權、除息,還要注意個股的買點。如果買在股價相對高檔區,遇到股價下修、本金大幅虧損,配再多股息也補不回本金的損失。
至於買點如何選擇?除從技術面找尋外,殖利率也是重要參考依據。從殖利率公式可知,在相同現金股息下,股價與殖利率呈反比,也就是股價漲愈高、殖利率愈低。若希望報酬率高出銀行定存,在殖利率超過四%時買進,低於二.五%就可賣出,不一定要參加除息。
資本公積
資本公積是指由股東投入、但並非構成股本的資金,包括股本溢價、接受捐贈實物資產、投入資本匯兌損益、法定財產重估增值以及投資準備金等。在過去,資本公積只能拿來彌補虧損或是轉增資擴充股本,但2009年通過《公司法》修正案後,同意公開發行公司在當年度沒有虧損的前提下,資本公積可以用來發放新股與現金,且沒有比率限制。
鎳價創下一年新高
鎳是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成分,由於預期未來電動汽車的銷量將持續增長,因此不同於其他基本金屬今年以來的下滑走勢,鎳金屬表現最佳,漲幅約30%。
近期一則報導顯示,印尼將於2022年實施鎳的出口禁令,導致市場擔憂供給減少,因而出現價格上漲的預期心理。
由於鎳占不銹鋼成本5成以上,鎳價的走高也帶動不銹鋼報價持續上揚,在台股相關族群中,大成鋼(2027)、新光鋼(2031)後續走勢值得留意。
2019年7月17日
老鴨頭形態是主力建倉、洗盤、拉高等一系列行為所形成,其攻擊性很強,短線和波段投資者可大膽參與。
戰法原理:
1、上升通道(60日線向上運行); 繼續閱讀 老鴨頭」形態股票
三菱重工維特斯(MHI Vestas)為落實離岸風電本土化,選定台灣相關產業龍頭上緯公司提供葉片材料,直接材料價值占葉片製造逾5成;MHI Vestas指出,上緯未來有望成為MHI Vestas全球供應商。
MHI Vestas為了滿足台灣政府的離岸風電國產化要求,繼去年10月與CS Wind、金豐簽訂在地風機塔架製造合約後,今天再宣布與上緯投控 (3708) 合作,上緯將提供葉片材料,包括碳纖維絲束、拉擠碳板、樹脂與粘合膠等,直接材料價值占葉片製造的5成以上。
MHI Vestas今天舉行簽約記者會,MHI Vestas共同執行長克羅斯各(Lars Bondo Krogsgaard)、上緯董事長蔡朝陽、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開發長許乃文等人均出席活動。
克羅斯各表示,未來將由上緯提供在台生產風機葉片材料,包括碳纖維絲束、拉擠碳板、樹脂與粘合膠等,直接材料價值占葉片製造5成以上,遠遠超越台灣政府對葉片材料的國產化要求,也是MHI Vestas本土化新里程碑。
他說,英國目前為離岸風電最大市場,不過,台灣要求本土化比例是最高,預估台灣未來本土製造價值將超越英國;本土化除了在台灣創造許多就業機會、經濟利益外,MHI Vestas未來可能進一步拓展與上緯合作,上緯有望供貨給MHI Vestas在全球營運的風場,接下來雙方將共同討論此事,若能落實,相信台灣將成為亞太離岸風電的先行者。
蔡朝陽則說,上緯生產的風機葉片材料受到國際風電大廠青睞,未來將持續研發,也感謝MHI Vestas選擇與上緯攜手合作。
蔡朝陽表示,上緯會進一步與台塑評估籌劃「碳纖維板材」在台灣生產基地,預估2020年底將投入5條拉擠產線,每年提供超過120萬公尺產能,因應未來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需求,並預估產值將達6億元至10億元。
蔡朝陽表示,從2007年開始生產風機葉片使用的材料,打入國際大廠西門子歌美颯、MHI Vestas,需要耗時5年、10年。不過,受惠於政府推動離岸風電政策,「國際大廠跑到你家門口,教你怎麼做這行」,上緯才有機會供貨給MHI Vestas,這對台灣產業是非常難得。
來源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