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寶抽象藝術家「葉竹盛」
「台灣抽象藝術先驅」葉竹盛辭世。(圖/翻攝自葉竹盛臉書) |
對形式的探索與創新
葉竹盛的作品多以抽象的形式呈現,運用色彩、線條和形狀來表達內在的情感與思想。他的創作打破了傳統藝術中對具象的依賴,通過不規則的線條和多層次的顏色來傳達情感的深度與多樣性。這樣的形式創新,使他的作品擁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同時也給觀者提供了更多的解讀空間。
哲學與情感的融合
葉竹盛的作品經常反映出對存在主義、生命哲學等深層次的思考。他的抽象藝術不僅僅是對外在世界的抽象化描繪,更是對內在心理與精神世界的探索。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段內心旅程,觀者可以透過這些形狀和色彩,感受到葉竹盛內心對世界、人生以及情感的反思和解讀。
跨文化的影響
葉竹盛作為台灣的重要藝術家,他的創作受到東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傳統東方繪畫中的哲理和意境,也能發現西方現代主義的自由和大膽。這種文化的融合使葉竹盛的作品具有跨越國界的吸引力,既有東方禪宗般的寧靜,又充滿了西方抽象藝術的激烈碰撞。
社會與時代的回應
除了個人情感的表達,葉竹盛的抽象作品也反映了他對當代社會的關注與思考。在某些作品中,他通過抽象的形式,表達了對全球化、環保等議題的反思。他的作品不僅僅是藝術的表達,也是一種對時代的回應,試圖通過藝術來引發觀者對社會現象的思考。
葉竹盛的價值在於他通過抽象藝術創造了一種新的視覺語言,這種語言既深刻又多層次,能夠觸動觀者的內心。無論是從形式的創新,還是對哲學與社會的探索,他的作品都表現出了一位現代藝術家對世界和人生的深思與理解。在台灣及國際藝術界,葉竹盛的抽象作品為藝術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觀者帶來了不斷思索的藝術體驗。
「台灣國寶」葉竹盛為抽象藝術先驅,如今驚傳噩耗,遭證實於中秋節前夕離世,震驚外界,享壽78歲。
竹盛作品〈秩序與非秩序〉。(圖/翻攝自高雄市立美術館臉書) |
葉竹盛為臺灣抽象先驅藝術家,卻傳出死訊。高雄市立美術館也在臉書證實,「中秋前夕,大家舉家團圓共度時光之際,卻傳來藝術家葉竹盛逝世的消息,讓人深感惋惜。」
葉竹盛這一生轟轟烈烈,是台灣首位以藝術形式,探討生態環境現實議題的藝術家,將超現實和抽象結合,藉此傳達對於生命的體悟,為台灣藝術奉獻一生。
葉竹盛是台灣首位以藝術形式,探討生態環境現實議題的藝術家。(圖/翻攝自葉竹盛臉書) |
葉竹盛1946年在高雄出生,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受教於李梅樹、楊三郎、李澤藩、陳景容等人,留學前與朱沉冬、洪根深、劉鍾珣、李朝進共組「心象畫會」,融合超現實和抽象,透過個人深層心理,表達社會現象,創作實驗性多媒材作品。
葉竹盛到西班牙留學後,開始了對創作工具、媒材應用的多方研究,也發展出他的創作中心思想「秩序•非秩序」,回國後於1982年定居高雄,一手成立「大葉畫室」;1986年與多名南部藝術家共組「南台灣新風格畫會」,開拓南台灣前衛當代藝術發展。
而葉竹盛不只創作,更是投身教育,將藝術傳承後代,啟發無數青年學子,提醒學生「生於當代,要勇於突破傳統框架」,如今驟逝噩耗,讓學生們相當難過。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