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的不同功效:
(1)骨湯抗衰老:骨湯中的特殊養分以及膠原蛋白促進微循環,50-59歲這十年是人體微循環由盛到衰的轉折期,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往往可收到藥物難以達到的功效。
(2)魚湯防哮喘:魚湯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脂肪酸,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療肺呼吸道炎症,預防哮喘發作,對兒童哮喘病最為有效。
(3)菜湯抗污染:各種新鮮蔬菜含有大量鹼性成分,其溶于湯中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內可使體液環境呈正常的弱鹼性狀態,有利於人體內的污染物或毒性物質重新溶解,隨尿排出體外。
(4)雞湯抗感冒:雞湯特別是母雞湯中的特殊養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氣管膜的血液迴圈,增強粘液分泌,
及時清除呼吸道病毒,緩解咳嗽、咽幹、喉痛等症狀。
(5)海帶湯禦寒:海帶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碘元素有助於四狀腺激素的合成。
1、煲湯時間不要過長,湯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氨基酸類,加熱時間過長,會產生新的物質,營養反而被破壞,一般魚湯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3小時左右就足矣。
2、要想讓煲湯不油膩,可以把湯煲好後熄火,待冷卻後,油浮在湯麵,或凝固在湯麵,用勺羹除去,再把湯煲滾。
3、飯前喝點煲湯,可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但有淺表性胃炎的人應飯後喝,以免加重症狀。
4、很多人認為煲湯的營養都集中在湯裡,所以煲好的湯就只喝湯,對於裡面的肉類就棄之不要了,其實,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湯裡,所以喝湯後還要吃適量的肉,把煲過湯的肉料取出撕開,以生抽、蔥薑絲、辣椒絲調成蘸料配食,入口很美味。
煲湯所用藥材屬性一覽
藥材類:
陳皮:調中帶滯、順氣消痰、宣通五臟。(要刮瓤洗淨)
田七:又名三七,止血、散瘀。(洗淨,樁碎)
枸杞子:又名杞子,益精明目、潤肺清肝、滋腎益氣。(洗淨)
淮山:補脾肺、清虛熱、固腸胃。
銀耳:滋陰養胃、潤肺生津、養顏,不含膽固醇。(清水浸1小時,撕碎)
木耳:補氣血、潤肺止血,對動脈硬化有療效。(清水浸1小時,入滾水5分鐘,取出過冷水)
南杏仁:又名甜杏仁,潤肺平喘、生津開胃、潤大腸。(入滾水5分鐘)
北杏仁:又名苦杏仁,去痰寧咳、潤腸。(同南)
清補涼:清補(包括玉竹、百合、蓮子、龍眼肉、薏米、淮山、芡實)
北芪:又名黃芪,補血、補脾益氣、壯筋骨。
花旗參:益血補脾肺。黨參:補脾補氣、生津益氣。
沙參:養陽潤肺、益胃生津、清熱。 高麗參須:補氣。蓮葉:去暑。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含有人參素,人參副素、鈣質、鎂質、皂素,
可安神養心,補肺氣、補五臟,健脾胃,皂素有溶血作用,
可散發風濕性心臟引起的各種瘀血。
桂枝:性甘、辛、溫,能增強代謝剌激粘膜充血,
利關節、出汗,本經溫筋、通脈去風溫。
靈仙:性辛、苦、宜五臟、散風濕、利關節,疏通全身筋脈。
何首烏:性味苦、甘,微澀,所含大黃酸有明顯促進腸管蠕動作用,
所含卵磷脂用於神精衰弱,促進血液新生發育,有強心作用。
夜交藤:性味苦、甘,微溫,可治風濕頭暈、貧血、失眠。
烏藥:性辛、香、苦、溫,能剌激清化粘膜兼有麻痹中樞作用。
淮山:性味甘,平,含有豐富澱粉液質,
可充五臟、健脾胃、補虛弱、解消渴、補脾利水之效。
熟地:性甘、溫、微苦,含有糖質甘露密酵,地黃素及鐵質等,
可滋腎補血、益髓填精,為滋養,強壯補血劑,
有壯強神經之效,適用於貧血體虛,神經衰弱、呼吸困難等。
園珠草:性熱、辛,有去寒濕、壯陽、強心,助氣之效。
護心藤:性苦、溫、微香、邪氣痛腫、破堅血、利水暢通血脈。
茯芩:性甘、淡、平,含有茯苓酶、植物纖維素、葡萄糖、
果糖及灰粉等,除胸助逆氣心下結氣、治疼痛、寒熱煩滿、
咳逆、利小便、利水濕和脾胃,為緩和劑,
適於心下悸、小便不利、皮下水腫、睡眠不安症。
麥芽:性甘、平,含有豐富維生素,麥芽糖和卵磷脂。
可和胃消食、破冷氣,去心腹滿脹、消食和中,
為能助消化、治傷食、停食積滯去苦厚膩,胸腔滿悶。
玉竹:養陽潤燥、生津、清熱。
川貝:潤心肺、清熱痰。
百合:補肝肺清熱益脾。(清水浸1小時)
支竹:清肺補脾、潤燥化痰。(清水浸10分鐘,切4CM塊,最多煲半小時)
夏枯草:清肝熱、降血壓。(最多煲2小時)
生地:涼血解毒、利尿。
羅漢果:清肺潤腸。
老莧菜梗:解毒清熱、補血止血、通利小便。
(中藥店有賣,洗淨切短)
白果:益肺氣。(去殼,入滾水5分鐘取起去衣,去心)
芡實:補腎固精、健脾止瀉。
無花果:潤肺清咽、健胃清腸。(切片)
竹蔗:潤燥、和胃、清熱解毒,可辟去蛇等腥味。
土茯苓:清熱去濕、解毒利尿。
當歸:補和血、調經止痛。
天麻:祛風、定驚。
冬蟲草:補損虛、益精氣、化痰。
茉莉花:提神醒腦,清虛火、去寒積。
雪蛤:滋腎、補肺、健脾。(清水浸發5小時,入蔥姜水滾5分鐘取起,入燉盅一個半小時)